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基础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11-22
        11月8日,2019年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基础研究论坛在广州阳光酒店召开。来自哈佛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及中山大学等国内外近400名研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我院和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等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专题报告、学术讨论等形式,集聚海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消化道疾病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我院副院长吴小剑教授首先代表医院致欢迎辞,他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简单介绍了历年来消化道疾病周基础论坛举办情况,并预祝大会举办圆满成功。


         在主题报告环节,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同时也是本次大会的共同主席,我院李孟鸿教授带来了题为“癌症与代谢”的报告。李孟鸿教授团队发现了肠癌发生中的关键基因ILF3,揭示了通过靶向“ILF3—丝氨酸代谢通路”,可以增强肠癌一线药物西妥昔单抗的抗肿瘤活力,为临床潜在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浙江大学生命科研研究院院长冯新华教授作了关于“癌症发生与转移”的报告。冯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在肿瘤发生过程中,ALK能够促进SMAD4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导致SMAD4不能与DNA结合,从而抑制TGF-β下游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发生。该研究不仅为TGF-beta信号通路的失活提供了新机制,并为ALK持续激活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带来了题为“癌症大数据与精准健康”的报告,指出肿瘤治疗中最大的挑战是肿瘤异质性。吴教授结合患者的知情需求及精准治疗的角度,以及辅助医生对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的角度出发,给我们介绍了包括MJ health Screening Cohort和MD Anderson Cancer Patients Cohort等几个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大数据库,并提出在临床实践中寻找有意义的biomarker对早期肿瘤筛查及指导人们健康生活习惯对预防肿瘤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吕志民教授作了关于“代谢重编组与肿瘤”的报告,吕教授首先报告了生长因子受体激活抑制线粒体丙酮酸代谢,从而促进 Warburg效应的研究。此外,吕教授还报告了多个代谢相关酶PKM2、PGK1、KHK-A、PCK1的蛋白激酶活性,以及PKM2、ACSS2、 α-KGDH调控肿瘤基因表达的非代谢功能。揭示了肿瘤代谢和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关联,为肿瘤诊疗提供了代谢新靶点。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明耀教授作了关于“肿瘤新药研发的专题报告”, 主要介绍了特异性靶向STAT3的抗肿瘤新药研发进展。针对STAT3 两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Y705和S727,刘明耀教授团队筛选发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特异性地抑制STAT3的磷酸化,有效地控制胰癌、胃癌、肝癌、肺癌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生长,并且具有用药剂量低、毒性小和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刘明耀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STAT3抑制剂为治疗多种癌症,特别是在STAT3高表达且无有效治疗药物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癌症生物及药理学资深实验室主任于强教授带来了题为“Target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overcome therapy resistance in colorectal cancer”的学术报告。于强教授介绍了团队在肿瘤表观遗传学靶标及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团队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耐药等领域的前沿性工作为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预测和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就演讲主题与在场科研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同道搭建了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平台,达到了促进共同合作与发展的目的,将对我国消化道疾病基础领域的创新基础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